文章详情 Article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诊断与防治 >> 正文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07-09 21:28:52   浏览量:2121次

    
    猪附红细胞体病属于寄生虫性疾病,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并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养殖的过程中出现很大损失。本文就通过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流行病学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总体介绍下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   
    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属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属附红细胞体属,真菌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一般以寄生宿主命名,但病原的种类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形态呈环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大小介于0.1-2.6um之间。无细胞壁,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属原核生物,28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分布不均的类核糖体。外有一层胞膜,下有微管(透视镜下)。增殖方式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一般认为增殖发生在骨髓部位,但尚存在争议。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在5度时可保存15天,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79度条件下可保存80天,冻干保存可活765天。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0.5%的石碳酸于37度3个小时就可将其杀死。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 一般认为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较少。最早见于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后来逐渐蔓延至河南、山东、河北、甚至新疆和东北地区。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中药消红五加一800g/t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连续使用30天。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药物: 
1. 注射用三氮脒 每公斤体重用5-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即一瓶(1g)三氮脒,用20ml的稀释液稀释后,可以注射100-200公斤体重的猪,一天1次,连用3天。

 
 
2. 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 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连用7-14天。 作为养猪行业中最主要的寄生虫性疾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严重威胁着养猪的养殖利益,通过以上本文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为该病为寄生虫性疾病,因此,保持猪舍的卫生和经常杀虫成为了预防的关键。









  版权所有:合肥中龙神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red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