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Article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诊断与防治 >> 正文

猪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危机处理

发布时间:02-21 13:56:02   浏览量:2399次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由多病因相互作用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总称。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到育肥猪的各个阶段都能感染,混合与继发感染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1、致病因素
     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因有病毒的、细菌的还有寄生虫的等。以前认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蓝耳病病毒和猪流感病毒。自从发现圆环病毒Ⅱ型后,其主要病原转变为肺炎支原体、圆环病毒Ⅱ型、蓝耳病病毒和猪流感病毒。
     1.1原发病因
     原发性感染病原主要包括猪肺炎支原体(M•H)、圆环病毒Ⅱ型(PCV2)、蓝耳病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H1N1)、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AR)、肺绦虫、蛔虫,球虫、附红体、弓形体等。
     1.2诱发病因
     环境因素:除了病原以外,猪群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温湿度骤变或不适宜、超常刺激等因素均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暴发的诱因。
     营养因素: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过剩或不平衡、低品质营养产品、饲料霉菌毒素(T-2、F-2)污染等也可诱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易感群体:免疫失败、健康状况差别过大的猪混群饲养、呼吸系统抵抗力不足,很容易发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1.3继发病因
     继发性病原主要有猪副嗜血杆菌(HPS)、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链球菌(S•S)、猪霍乱沙门氏菌、克勤伯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滑膜炎支原体等,继发感染是导致猪场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
     2、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疾病危机
     发病率高、控制难度大:几乎每个猪场都避免不了猪呼吸道疾病的侵扰,猪群一旦发病,将会在猪场迅速蔓延,发病率通常在10%~60%,死淘率达5%~20%。该病通常较易出现继发与混合感染,造成在诊断和控制上难度加大,使得病程延长,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生产性能下降、生产成本增高:病后康复猪的日增重与均匀度降低,生长速度降低16%,出栏时间推迟10~20天;饲料利用率下降4-8%,平均每头猪多消耗饲料10~25公斤;药物防治成本增加20~50%,每头猪用药成本增加10~30元;母猪发病期间可出现流产、死胎、弱胎等,每头母猪每年少提供健子1~3头;公猪可能出现跛行和睾丸炎等,猪场后续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猪群稳定性下降、死淘率升高:由于猪呼吸道综合征主要侵袭断奶后仔猪,此时的猪群母源抗体保护力低,主动防御机能没有完全建立,又处于断奶应激和饲料更替时期,所以此时最易发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正常猪群在受到疾病侵扰后,组织损伤与免疫抑制性因素使猪体的自我防御机制受到严重挑战,健康水平下降,短时期或终生难以恢复,给感染病原可乘之机,猪群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影响,死淘率急速升高。
     3、发病特点与临床诊断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例贯穿了断奶后的各个阶段,症状表现以生长速度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病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病例表现为高烧稽留、皮肤发红、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大便干燥、背毛脏乱等;慢性病例表现为贫血、时有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哺乳仔猪表现为高烧、咳嗽、死亡率高;育肥猪表现为饲料报酬降低,因严重的细菌继发感染,经常出现突然死亡病例;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等症状。
     病理变化主要是肺脏水肿、间质增宽,质地坚硬。肺脏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病变,有实变区,呈橡皮样肺;肺脏与胸壁部分粘连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积液,绒毛心;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脾肿大,有坏死灶;少数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胃底部多出血、坏死。
     4、危机处理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致病因素比较庞杂,单一措施的处理方法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猪场应依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综合思索选择适宜的防控计划。
     4.1 做好环境调控工作
     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加强通风,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给猪群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减少异常应激。
     认真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养猪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把好人员、物品进出的消毒关,消毒池建议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厂区内每周消毒1次,必要时每周消毒2~3次;舍内带猪消毒每周2次,若本舍有疫情时坚持每天消毒,舍内消毒还可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与粉尘的密度;每批猪转出后都要彻底清洁消毒,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链,采取“冲→烧→刷→消→熏”五步消毒法,猪舍用具经冲洗、消毒后放入猪舍内一起熏蒸消毒,空舍1周以上方可使用。
     4.2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是控制和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最好方式,结合早期断奶技术切断病原的横向与垂直传播。猪场确需从场外引种时,应事先做好疫情调查,种猪到场后,要先在隔离舍中饲养40~60天,并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与预防性投药,同时与本场少量老母猪混养进行风土驯化,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猪群饲养密度应控制在保育舍约0.4㎡/头、生长舍约0.8㎡/头,育肥舍约1.2㎡/头。
     根据猪群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为猪群供给营养丰富均衡且适口性良好的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猪群发病率。同时要时刻注意饲料的品质,避免霉变饲料饲喂猪群。
     用添加中药、维生素等方法调理猪群体况,减少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
     4.3 做好免疫接种
     在秋冬季节,各猪场可根据本场疫病特点、猪只日龄、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支原体肺炎、猪圆环病毒病等疾病的疫苗接种工作。种猪、后备及种公猪群免疫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并做好驱虫工作;仔猪2日龄免疫伪狂犬(Bartha-k61株)1头份滴鼻、7日龄肺内接种支原体肺炎弱毒活疫苗(168株)1头份,14日龄肌注圆环病毒灭活苗1毫升,20~40、60~80日龄肌注猪瘟弱毒活苗1头份,30~50、70~90日龄肌注伪狂犬活苗1头份。
     定期对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等病进行抗原抗体监测,及时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隐性带毒猪只应予以淘汰,防止在猪群中传播。
     4.4药物预防。
     生产中有必要策略性地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建立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制度。
     母猪产前产后各一周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及适量的抗生素,以净化母体环境,增强母猪的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如用中龙神力动保产品:毒特、泰妙阿奇、氟奇、强力呼杆星、强效西林、痢呼康、神力疯长素等;断奶后1周内在饲料中添加氟奇、强力呼杆星、麻杏石甘散。种猪、后备猪群每月预防投药1次,每次用药3~5天。
     商品猪26~33日龄用毒特、肠必佳饮水或拌料;10~18周龄时呼吸道疾病易高发,可选择泰妙菌素拌料、双黄连溶液饮水连用5~7天,间隔2~3周用强力呼杆星、麻杏石甘散拌料5天。由于猪寄生虫往往能损害猪体免疫系统,所以在仔猪转入保育舍1周后。用驱虫之星进行驱虫,连用7天。
     4.5 药物治疗
     用炎毒咳喘王或羔羊仔猪犊牛救命针肌肉注射,麻杏石甘散+氟奇+强力呼杆星拌料连用10~15天。
     写在最后:在过去的若干年,猪呼吸道疾病一直被认为是秋冬季节才发生的疾病,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与养猪模式的改变,猪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越来越模糊。养猪实践中,猪在夏季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只注重秋冬季节防控猪呼吸道疾病是片面的,防控猪呼吸道疾病应冬夏互应、未病先防、防治相兼、放眼四季。支原体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免疫弱毒活苗是预防支原体病的有效途径。
 
中龙神力畜药部:孙涛
2016年2月20日
  版权所有:合肥中龙神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red
分享到: 更多